从20世纪起,美国便已然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度。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凭借着超级大国所具备的雄厚实力,美国坐拥起了“世界警察”这般带有霸权意味的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那段时期当中,美国可是多次挑起对外战争,将诸多对手一一消灭掉了。像伊拉克的萨达姆、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还有卡扎菲、诺列加等等,这些人都沦为了美国的手下败将。就当下一超多强这样的格局而言,美国所拥有的强大武力,仿佛能够将那些力量相对弱小的反美势力轻易地碾压过去。
不过,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少这样的国家,它们与美国相比力量相差甚远,而且彼此间的关系也谈不上友好,可它们却一直存续至今。像地处美国近旁的古巴、尼加拉瓜,还有远在亚洲的朝鲜等,均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
那么,在同样触怒美国的情形之下,为何米洛舍维奇与萨达姆最终都落得个覆灭的下场,而朝鲜却能够稳稳地挺立不倒?
【1,共同之处】
毋庸置疑的是,这三股势力在诸多方面都与美国有着极为显著的不同。无论是在文化层面,还是价值观方面,亦或是经济领域,彼此间的差异都相当巨大。并且,它们和美国的外交关系状况也很不理想,呈现出较差的态势。
在南斯拉夫那段时期,贝尔格莱德所代表的一方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还算可以。就拿铁托来说吧,他曾经有过多次与美国的重要政治人物进行会面的经历。而且,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也保持着正常的往来,就连航空线路方面也是如此,有着正常的业务交流活动。
在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伴随着米洛舍维奇逐步掌握政权,同时南斯拉夫解体进程里爆发了一连串极为残酷的战争。对于米洛舍维奇所推行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相关政策并不认同的美国,随之对其采取了制裁举措。如此一来,贝尔格莱德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愈发恶劣起来了。
即便处在那样的情形之下,美国实际上在1995年的时候也曾有过取消对南联盟(也就是塞尔维亚的前身)制裁的举动,而且米洛舍维奇在这一年还前往美国进行了访问。
然而在1998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之际,美国贸然进行干涉,并且其单方面偏向科索沃阿族武装的做法彻底惹恼了南联盟。于是,双方之间的矛盾迅速变得尖锐起来。随后,美国引领着北约诸国对南联盟展开了轰炸行动,还在后续迫使南联盟从科索沃撤离,致使塞美两国到如今依旧留存着诸多历史遗留方面的问题。
就萨达姆而言,其从始至终都未曾对美国抱有什么好感。在80年代的时候,他和美国之间看似相对正常的外交关系,实际上也仅仅是为了能够争取到美国方面的支持,从而去攻打伊朗罢了。
在1990年的时候,萨达姆政权悍然入侵了科威特,甚至还做出了绑架西方人的人质这样极端的举动,以此来对美国进行威胁。而美国方面,自然不会对此坐视不管,于是果断出手予以打击。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之后,萨达姆政权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可谓是急剧激化,就此结下了那种仿佛怎么也解不开的仇怨。从那时候起,萨达姆便踏上了一条逢美国必然持反对态度的道路。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在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当中,萨达姆政权遭遇了惨败,可谓是一败涂地,曾经的种种也都随着这场战争的硝烟消散了。
朝鲜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缘由众多,像核问题、彼此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各异的政治制度,以及朝鲜战争期间遗留下的一系列历史问题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双方关系处于很差的状态,而这也恰恰是它们之间存在的极为重要的共同之处。
再者,无论是朝鲜人民军,还是南联盟军队,亦或是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军队,它们和美军相比,在国力以及军力方面都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距,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南联盟也好,伊拉克也罢,还有朝鲜,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军规模甚是庞大。它们都配备了数量众多的装备,像坦克就有数千辆之多,装甲车同样数量可观,火炮也是数量不少,另外还有不少飞机。
在当时的情况里,萨达姆所率领的军队由于装备了众多苏制的坦克、战机以及导弹等武器装备,还曾一度获得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样的称谓。
南联盟曾因自身家底颇为雄厚,素有“巴尔干猛虎”之称。而朝鲜凭借着其数量庞大的技术装备,在人员方面的优势也长期使其能跻身于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排列的全球10大军事强国之列。
不过,相较于美军而言,这些国家的军队在信息化以及现代化作战能力方面均存在严重的不足,于同类军备的水平上呈现出代差方面的劣势状况。
就这样,美军依靠着诸如隐身战机、四代机、第三代主战坦克以及巡航导弹这类先进的武器装备,将米洛舍维奇和萨达姆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毫无还手之力。
朝鲜能够避免如萨达姆以及米洛舍维奇那般的命运,主要是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2,差异决定命运】
一方面,萨达姆以及米洛舍维奇在应对尖锐的民族、宗教相关问题时,并未处理妥当,这就致使民众以及不同族群渐渐与其离心,产生隔阂,如此一来便为他们最终走向覆灭埋下了潜藏的危机。反观朝鲜,其国内不存在民族方面以及宗教层面的矛盾冲突,整个国家呈现出更为团结的良好态势。
在米洛舍维奇主政期间,其大力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理念。他觉得在以往铁托所处的时代,塞尔维亚人所作出的贡献极大,然而获得的回报却寥寥无几。基于这样的认知,他极力主张推动南斯拉夫实现全面的“塞化”,试图削减贝尔格莱德之外其他地区所拥有的自治权力。更为甚者,他竟然为此不惜采取极端举措,致使南斯拉夫最终走向了解散的结局。而且,他还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即“只要是塞尔维亚人所居住的地方,那就都应当属于塞国的土地”。
这种情况显然与南斯拉夫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国情背道而驰,并且对其他民族以及非东正教徒的权益造成了损害(要知道塞族信奉东正教,斯族、克族信奉天主教,阿族、波族则是穆斯林群体)。而这恰恰是导致前南国家在战争期间出现民族间相互仇杀局面的关键因素之一,使得米洛舍维奇所面临的反对者日益增多,人心逐渐离散。
就拿萨达姆来说吧,他属于伊拉克北部的逊尼派阿拉伯人这一群体。在其上台之后,便着重对同样是逊尼派的北方阿拉伯人加以大力提拔任用,然而,对于伊拉克南方的什叶派阿拉伯人以及北部的库尔德族,却是采取了大肆排挤的做法,完全没有顾及到逊尼派阿拉伯人仅仅占据伊拉克大概20%人口这一实际国情状况。
甚至在80年代的时候,萨达姆做出了极为残忍的举动,他直接针对库尔德人以及什叶派阿拉伯人展开了血腥的杀戮行为,由此还制造出了像杜贾尔村惨案这类的一系列恶劣事件。
在那样一种局势之下,为数不少的伊拉克民众都对其大失所望,再也不愿意去为他提供任何庇护与支持了。而这恰恰就是2003年美军侵入伊拉克之时,伊拉克军队不堪一击、抵抗意志极度薄弱,致使萨达姆唯有独自逃向老家的根源所在。
朝鲜属于单一民族的国家,在其境内并不存在民族方面的矛盾冲突。并且,朝鲜主流所秉持的信仰乃是无神论,仅有极为少数的人会有宗教信仰情况。这般情形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朝鲜的凝聚力,使得朝鲜民众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如此一来,也就很难出现像南联盟以及伊拉克那样因民族、宗教等诸多复杂因素而引发混乱局面的情况。
其二,萨达姆以及米洛舍维奇这二者,不但常规军事力量颇为薄弱,并且他们手头也未曾握有核武器。相较而言,朝鲜却是实实在在地拥有能够起到战略威慑作用的武器。
尽管并不明确伊拉克是否有研制核武器的打算,但不可否认的是,自1960年往后,伊拉克陆陆续续引入了核反应堆相关的技术以及设备,差不多已经拥有了研制核弹的实力。然而,随着1981年以色列对伊拉克北部核反应堆展开轰炸这一事件的发生,伊拉克便永远地失去了研制核武器的那份能力。
并且,伊拉克在当时也不存在可以有效投送核弹头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仅仅凭借萨达姆所掌控的“飞毛腿”导弹,那是完全没办法对美国以及其处于一种类似梦游状态般的所谓安全状况构成什么威胁的。
就南联盟而言,其压根儿就未曾研制出核武器,要说它所拥有的能称得上有一定威慑力的武器,主要也就是飞毛腿导弹了。
除此之外,朝鲜军队已然掌握了有关武器的小型化技术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技术。这表明即便在没有海基、空基投射平台可用的情形下,朝鲜也能够凭借导弹发射井以及卡车作为依托平台,把核弹头发射到其他的区域。
截至当下,朝鲜已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弹道导弹。其中包括像火星-6以及大浦洞-1这类射程达到500多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同时,还存在着射程在1000至1万公里区间的诸如火星-7、火星-10、火星-12、大浦洞-2等中程弹道导弹,另外,火星-14、火星-15、火星-17等洲际导弹也在其列。
在相关情况当中,火星-7的射程能够达到2500公里,火星-10的射程则为4000公里,还有大浦洞-2,其射程达到了4500公里。这几种武器的射程范围意味着,它们都具备打到日本的能力,进而对驻日美军构成相应的威胁。
火星-12在采用三级火箭之后,其射程居然能够达到6000公里之遥,这一射程足以将包括关岛在内的美军第二岛链的全部军事基地,还有阿拉斯加西部都纳入覆盖范围。再看火星-14、火星-15以及火星-17这几款,它们的射程均超过了1万公里,如此一来,美国本土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了。而且火星-17还有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它能够携带多个弹头,从而使得突防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尽管朝鲜的弹道导弹一直是采用惯性导航这种制导方式,由此导致其精度方面存在不足,而且美国、日本以及韩国还部署了诸多的反导设备。不过话说回来,只要朝鲜的这些武器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那么美国及其那些盟友在打算动用武力的时候,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么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要知道,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压根不存在任何一款防空导弹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能百分之百地拦截住弹道导弹。哪怕仅仅是有一个弹头成功突破防线落了下来,那都势必会引发极为惨重的损失后果。所以,美国方面是决然不敢去贸然承受这样巨大风险的。
除去弹道导弹不说,人民军在军事分界线附近所部署的众多火炮,同样会对美国的盟友韩国形成一种威慑之势。
尽管这些火炮清一色都是陈旧的牵引式火炮,并且在精确打击以及反侦查方面能力欠缺,极有可能出现刚开一炮就被美韩给摧毁掉的状况。然而只要其能够实现先于敌方开火,那么由它所发射的十多万颗炮弹确实是能够覆盖到首尔周边区域的,如此一来,韩国与美国行事时便会有所顾虑而不敢肆意妄为。
要知道,首尔和军事分界线之间仅仅相隔30多公里罢了,而且首尔经济圈可是汇聚了韩国足足21%的GDP总量,其人口占比也在20%上下。美韩方面虽说搭建起了颇为严密的防空网络,可那基本上是为防范巡航导弹以及弹道导弹而设的。面对多达十多万颗没有制导装置的炮弹,它们所能调配的资源确实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当朝鲜已然拥有威慑性武器这一情况存在时,美国与韩国是不敢将数额庞大的经济以及众多人员的损失当作赌注来冒险的,所以在针对朝鲜的相关政策方面,它们也势必会呈现出趋于克制的态势。
萨达姆于伊拉克的统治期间,可是结怨了诸多反对势力。而且他这人行事极为高调,常常口出豪言,宣称要向西去与以色列一较高下,向东对伊朗人展开攻势,甚至还要将中东地区的美国势力一并扫除干净。
在1990年的时候,他居然公然对科威特实施入侵行为,并且还越境去进攻沙特,这种行径可完全是与《联合国宪章》背道而驰的,着实是让整个世界都为此而倍感不可思议。
像这样热衷于出风头,可自身实力却并不强劲的势力,无疑会沦为美国眼中最易被盯上的那类出头鸟。
相较而言,朝鲜于国际社会当中向来姿态颇为低调,自身也着实透着一股神秘感。即便同美韩的关系处得并不融洽,可朝鲜在表达反对美韩的相关话语之时,也总会先加上类似“美、韩对我方利益有所损害”这样的说辞作为前置条件。至于别的国家以及地区所出现的那些热点问题,朝鲜压根就从不介入其中。
另外,鉴于美国在90年代以及本世纪头十年期间,其战略重心主要放置于欧洲与中东地区,所以从其战略布局考量,美国在当时自然是不会想着要在地处亚太边缘位置的朝鲜半岛投入过多的军事资源的。
其四,萨达姆所领导的政权以及米洛舍维奇掌管下的南联盟,在国际上压根没什么显著地位可言,而且从各方面来看,它们也并不具备那种能让地区大国愿意出面给予“保护”的价值,所以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中,它们已然沦为了众矢之的。
并且,南联盟自身压根算不上是交通要冲,其经济层面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比较有限,没办法给伸出援手的一方带来诸多利益,如此一来,米洛舍维奇便只能孤身一人去应对所有状况,独自奋战了。
萨达姆相较米洛舍维奇而言,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自其登上权力舞台伊始,便挑起了两伊战争,如此一来,把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国家可都给彻底得罪了个遍。
之后由于对科威特发起入侵行动,这下可好,把那些原本和他关系还算不错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也全都给得罪光了。再看土耳其、以色列这些国家,它们早就因为坚定地站在美国那一边,所以和他根本就没法好好相处,关系一直很僵。这么一来,他可以说是已然陷入了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艰难境地。
就算是曾经向萨达姆出售了诸多武器的苏联/俄罗斯,也未曾表现出要和美国进行抗衡的意图。
特别是韩国与日本这两个国家,它们和朝鲜的距离颇为相近,并且都属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范畴。对于它们而言,是绝不想由于对朝鲜进行过度的刺激,从而引发战争的,毕竟一旦发生战争,势必会对自身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从中国政府这边来看,也一直期望朝鲜半岛能够拥有安全且稳定的局势,并不希望看到那里出现打仗的情况。因为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于地区的发展以及各国间的友好往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要知道,朝鲜半岛与中国的京津冀以及东北地区相距颇近,要是真的发生战事的话,中国必然也会遭受一定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朝鲜半岛周边诸国以及美国在处理半岛相关问题的时候,态度都是极为审慎的,断然不会贸然行事。尽管半岛的局势不时会冒出些许紧张的状况,不过从整体来讲,还是呈现出了一种“虽有争斗但未破裂”的态势。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时间当中,这样的情形都会一直持续下去。
到此为止,就先这样结束咯。